【學習園地】理論學習 | 學習《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》(十一)
發布時間:2025-05-02 08:36
● 深刻認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增強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針對性。我國長期所處的短缺經濟和供給不足的狀況已經發生根本性改變,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已經從“有沒有”轉向“好不好”,呈現多樣化、多層次、多方面的特點,其中有很多需求過去并不是緊迫的問題,現在人民群眾要求高了,我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工作水平也要相應提高。我們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,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,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推動人的全面發展、社會全面進步,努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。
《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》(2020年10月29日),
《求是》雜志2022年第17期
● 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質。這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也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關鍵聯結點。適應人民群眾需求變化,努力辦好各項民生事業,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,是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。優化分配結構,發展壯大中等收入群體,有利于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,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一個關鍵環節。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、多種分配方式并存,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,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,探索通過土地、資本等要素使用權、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,切實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,不斷壯大中等收入群體。要堅持問題導向,多謀民生之利、多解民生之憂,堅持盡力而為、量力而行,加快補齊短板弱項,扎實推動共同富裕,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《關于構建新發展格局》(2020年10月29日),
《習近平著作選讀》第二卷,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,第373-374頁
●古人說:“天地之大,黎元為本。”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深厚基礎和最大底氣。為人民謀幸福、為民族謀復興,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也是新發展理念的“根”和“魂”。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堅持發展為了人民、發展依靠人民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,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、現代化觀。
《把握新發展階段,貫徹新發展理念,構建新發展格局》 (2021年1月11日),
《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》(下),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年版,第88 頁
●要強化問題導向,緊盯老百姓在社會保障方面反映強烈的煩心事、操心事、揪心事,緊盯制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硬骨頭,不斷推進改革。要加快發展多層次、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,健全基本養老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,擴大年金制度覆蓋范圍,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,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,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。
《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、可持續發展》(2021年2月26日),
《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》(下),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年版,第175頁
●中小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是創業致富的重要群體,要改善營商環境,減輕稅費負擔,提供更多市場化的金融服務,幫助他們穩定經營、持續增收。
《扎實推動共同富裕》(2021年8月17日),
《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》(下),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年版,第394頁
●要增加城鄉居民住房、農村土地、金融資產等各類財產性收入。
《扎實推動共同富裕》(2021年8月17日),
《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》(下),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年版,第394頁
●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,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、競爭力、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,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,切實解決貸款難貸款貴問題。
在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的講話(2022年2月28日),
《人民日報》2022年3月1日
●要正確處理資本和利益分配問題。我國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、多種分配方式并存,在社會分配中體現人民至上。要注重經濟發展的普惠性和初次分配的公平性,既注重保障資本參與社會分配獲得增殖和發展,更注重維護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,堅持發展為了人民、發展依靠人民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,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。
《依法規范和引導我國資本健康發展,發揮資本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》(2022年4月29日),
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》第四卷,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,第220頁
●要合理增加消費信貸,支持住房改善、新能源汽車、養老服務、教育醫療文化體育服務等消費。
《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重大問題》(2022年12月15日),
《求是》雜志2023年第4期
●西方現代化的最大弊端,就是以資本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為中心,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務絕大多數人的利益,導致貧富差距大、兩極分化嚴重。一些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過程中曾接近發達國家的門檻,卻掉進了“中等收入陷阱”,長期陷于停滯狀態,甚至嚴重倒退,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解決好兩極分化、階層固化等問題。
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發展為了人民、發展依靠人民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,在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重要進展,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打贏脫貧攻堅戰,使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。現在,我們已經形成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、制度安排、政策舉措。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、做好做大“蛋糕”的同時,進一步分好 “蛋糕”,著力解決好就業、分配、教育、醫療、住房、養老、托幼等民生問題,構建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,規范收入分配秩序,規范財富積累機制,依法引導和規范資本健康發展,逐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、縮小收入分配差距,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,堅決防止兩極分化。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任務,必須久久為功,咬定青山不放松,不斷取得新進展。
《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、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》(2023年2月7日),
《求是》雜志2023年第16期
來源 | 《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》
聯系我們
總機:0431-80833950
地址:長春市南關區文昌國際大廈8樓
版權所有:長春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 吉ICP備2020006702號